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水質處理效果
直接關系到水產養殖的成敗。我們常講“養好水才能養好魚”,這充分說明水在水產養殖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在水產養殖中,氨氮和亞硝酸鹽是對養殖品種的最大危害,這兩個水質指標對魚類有毒,輕則影響生長,重則危害魚類生命,因此,水處理的重要作用就是降低這兩個指標。
養殖水中,氨氮通常以游離氨或銨鹽形式存在于水中,來源主要為含氮有機物(魚類糞便、殘餌,淤泥等)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而成。兩者的組成比取決于水的pH值。當pH值偏高時,游離氨的比例較高;反之,則銨鹽的比例為高。在無氧環境中,水中存在的亞硝酸鹽亦可受微生物作用,還原為氨。在有氧環境中,水中氨亦可轉變為亞硝酸鹽,甚至繼續轉變為硝酸鹽(硝酸鹽無毒,可被水生植物利用,而亞硝酸鹽有毒)。
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較高時,對魚類則可呈現毒害作用。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有毒害。由于魚類糞便、殘餌、淤泥等物質都存在魚池底部,正常情況下魚池底部水體缺氧,這為氨氮和亞硝酸鹽的存在和產生創造了條件。
為減少氨氮和亞硝酸鹽對魚類的危害,有經濟實力的,我們推薦發展循環水養殖,這符合目前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趨勢,循環水養殖不僅能解決水產養殖中水亞硝酸鹽、氨氮等問題,同時有利于減少養殖者對優質水源的依賴,還能提高養殖產量。
對于以家庭為單位,池塘養殖的養殖戶,我們也給予一些調水上的方法:
方法一:潑撒沸石粉降低水體中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濃度,每畝水面用量為20公斤,直接干撒,為水體提供無機鹽營養,促進水體水生植物的生長。
方法二:潑撒含氯強氧化劑,直接將片劑撒入水中,每畝水面用量200克,利用強氧化劑釋放新生態氧的原理,將有毒的氨氮和亞硝酸鹽轉化成無毒無害的硝酸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