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水產養殖的必由之路 -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
發布者: 時間:2020-03-26
中國是漁業大國,也是歷史上從事水產養殖最悠久的國家之一,2015年全國水產品產量達到6699.7萬噸,漁業的快速發展,為保障國家食物安全、促進農漁民增收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近些年來,我國的漁業發展重心由傳統的“捕撈”向“大規模養殖”轉移,促使水產養殖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世界漁業發展情況看,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水產養殖規模最大的國家,水產養殖產量約占世界養殖產量的80%左右。
傳統養殖方式由于存在規范化程度低、養殖模式簡單、水資源浪費大、污染嚴重等問題。海水網箱養魚近十幾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海水魚類養殖的主要生產方式,但小型網箱抗風浪能力較差,只能集中在風浪小、水流緩的水域進行養殖,導致養殖密度過高,近海海水水質惡化,以至于病害頻發。
隨著國家新《環境保護法》的實施,政府對養殖企業的要求更加“嚴格”,對水污染嚴重的企業處罰力度和數額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工廠化養魚模式,對養殖水體循環使用,實現高集約化、高密度養魚成為所有養殖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循環水養殖模式相對于傳統養殖來說具有極大的優勢,但在其發展和推廣過程中依然面臨很多問題。國內循環水設備相對國外領先技術來說,普遍存在著使用壽命短、處理效率低能耗成本過高的問題,企業和養殖人員對于整體循環水系統設計、生化技術、設備調試等專業水處理方面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較弱,因此大部分循環水養殖企業處于緩慢發展狀態,甚至處于停頓之中。
循環水養殖系統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又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因此,不可能存在一種十全十美、適用于所有養殖品種的循環水養殖系統,只要不出現明顯的設計漏洞,系統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可以通過系統管理技術和養殖技術來解決。
目前,國內循環水養殖行業處于高速發展過程中,在未來的幾年中,其發展方向和期望如下:水處理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得到加強,設施設備實現產業化生產,并部分達到國外領先和先進水平;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精準管理技術標準、生產體系基本建立;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生產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循環水育苗系統在生產中得到推廣應用;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推廣應用不再依靠政府和科技人員的推動,而成為養殖企業自發的需求。
循環水養殖模式必將成為水產養殖行業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