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水養殖中溶解氧變化規律
發布者: 時間:2020-03-24
現代循環水產養殖集約化程度增加,產量越來越高,導致水體溶解氧含量控制越來越重要。高密度養殖使水體耗氧因子增高,池塘水體的自身產氧能力及溶氧調節能力不能滿足養殖的要求,人為調控溶解氧是現代水產養殖成敗的最重要因素。池塘溶解氧水平高低與很多因素的密切相關,理解、把握這些因素才能更好的把握水質調控的要點。
首先是溫度,是水體溶解氧含量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當水溫升高時,水體的細菌、藻類、魚類、和其它水生動物活動加強,水中的溶氧就會降低;水溫越高,水中溶氧的飽和度就越低;其次是氣壓,氣壓越低,氧氣越易從水中溢出而導致水中缺氧,這時魚類也最容易發生浮頭現象;第三是池塘水質,綜合來講,水質越差,水產氨氮、亞硝酸鹽越高,ph值呈酸性,水中細菌,營養鹽含量越高,大量的微生物在水中發生好氧活動,導致水體中溶氧降低;最后,池塘中的溶氧還與光照有密切關系,光照越高,水中的藻類,光合細菌活動越強,從而產生氧氣,水體中溶氧升高。
池塘養殖溶氧變化規律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晝夜變化規律
在沒有人工增氧的養殖池塘,溶氧晝夜變化十分明顯,白天光照強,浮游植物(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較多的氧氣溶解于水中,中、上層水的溶解氧在自然狀態下開始上升,在中午過后逐漸達到最高值,溶解氧甚至能達到過飽和狀態。而到了夜晚,由于藻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池塘內對氧氣的消耗量并沒有減少,使得水體的溶解氧含量逐漸減少,直到第二天太陽再次升起,溶氧上升。池塘中每個水層的溶氧值都隨時間變化呈現出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循環。
2、季節變化規律
室內池塘養殖對于溫度變化是比較敏感的。理論上來說,冬春兩季溫度較低,藻類光合作用弱,產生的氧氣少;夏秋兩季,溫度高、光照強,水中藻類光合作用強,生長速度快,能夠釋放大量氧氣,水體溶氧充足。
3、垂直變化規律
在夏季,這里要特別注意養殖水體中溶氧有呈垂直分布的特點,表層水中溶氧飽和度可高達200%以上,底層水中溶氧少,飽和度約為40~80%,甚至更低。在中層水中,溶解氧隨深度增大急劇減少,形成一個“躍變層”,由于“躍變層”的存在,上下水層無法及時對流,上層超飽和氧氣未能利用,逸出水面而白白浪費掉;而下層耗氧因子多,形成缺氧,待夜間表層水溫下降、密度增大引起上下水層對流時,往往容易使整個水層溶氧條件惡化而引起浮頭。這時就應及時開動增氧機,打破躍變層,形成水體對流,增加溶氧,保證魚類正常生活的適宜溶解氧量是5~5.5mg/L以上。
4、水平變化規律
在不同風向、風力的作用下,下風位處的水體中浮游植物和有機物比上風位處多。換言之,晴天下風處浮游植物產生的溶氧量和從空氣溶入水中的氧量都比上風處多。風力越大,上下風溶解氧含量的差別越大。夜間溶氧水平分布恰與白天相反,上風處溶氧大于下風處,只是因為下風處浮游生物和有機物較多,所以耗氧量增多。上下風處溶氧差別也與風力、池塘長寬比,浮游生物量、有機物質的多少有關。
在循環水養殖中,溶氧會有什么變化規律呢?
循環水養殖大多都是在室內進行,且大多情況下室內是進行溶氧控制和水溫控制的,因此受到水平變化、季節變化和晝夜變化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唯獨可以談及到就是垂直變化了,即池內不同深度的溶氧量是不均衡的,但他的影響也應該很小,水體在不使用增氧機的情況下,不同深度的溶氧含量會發生一些變化,但使用增氧機增氧,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就好降低。